基层工会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者:审计处安全责任人发布时间:2018-10-09浏览次数:18

 工会经费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应有的权利,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维护广大职工权益的经济保障,是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通过对基层工会经费预算执行及使用情况来看,基层工会经费在保障工会组织开展工作之外,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救助,在职工帮扶、救助、慰问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预算执行及使用中也还存在一些亟需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不到位。基层工会经费在预算执行中,存在预算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差异较大。基层工会经费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工会组织的拨款和县级工会经费收入,在编制工会经费预算时,基层工会组织未将上级工会组织所拨专款进行全面清理,纳入预算进行编制,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数额相差较大;二是决算数据不实。基层工会在编制工会经费决算时,未全面清理工会经费支出和按照账面实际支出数编报决算,导致决算报表数据与账面数据不一致。三是预算编制不细化。基层工会经费预算编制的审批主要由上级工会组织审批,在预算编报时,由于受科目等因素的影响,未将“办公费、邮电费、车辆运行维护费、招待费” 等一些重要经费支出项目进行细化编制。四是部分预算项目执行率低。由于基层工会组织预算编制未考虑工作实际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工会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项目未支出或是支出率低,有些预算项目支出尚不足50%。

  (二)财政部门与工会部门预算科目衔接不够,导致数据不对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或部门在编报预算时,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科目和级次进行编报。基层工会组织会计是按照《工会会计制度》和《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进行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根据工会业务的性质,制制了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和预算编报科目。由于两者核算(编制)科目的不对接,导致基层工会部门在向本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数据或是决算数据时,无法将工会会计科目数据填入财政部门预算科目进行填报,存在“数据两张皮”的现象,导致向财政部门填报的预算或决算报表数据失真。

  (三)结余资金过大,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基层工会组织由于预算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工会经费结余资金过大,影响了工会经费使用的目标和作用的发挥。

  (四)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不规范。在基层工会经费使用中,帮扶、慰问、救助资金支出是工会组织的主要业务支出,资金支出所占比重大,资金管理使用比较严格。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会组织制定的相关帮扶救助管理制度不细化,未将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帮扶慰问的范围、对象、程序及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细化明确,导致了相应救助对象提供资料不全、虚报冒领资金问题的发生。

   二、相关建议

  (一)基层工会部门要强化预算管理编制工作,细化预算编制,做好决算数据的对账工作,提高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根据上年决算支出和上级工会组织拨入资金情况,结合本年度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全面编制本年度预算,同时应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工作意识,按照预算支出项目,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预算支出工作得到全面完成。

  (二)上级工会组织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沟通,推进工会会计核算科目与财政预算编制科目的衔接工作,出台相应科目的核算对接意见,确保工会报表数据与财政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三)基层工会部门根据出台的帮扶救助等相关管理制度,按照生活救助、大病救助等救助项目,不断细化完善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和程序,做好困难职工生活情况的摸底调查、核对工作,完善建档立卡系统和档案,做到建档立卡人员全面、准确、完整。

  (四)基层工会部门应突出帮扶、救助等重点职能,盘活存量工会经费。本着“统筹兼顾、保障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扩大救助帮扶资金安排比例、补助范围或标准,盘活和使用好经费存量,确保资金发挥效益。